第二版 封麵
正文
品質的根源

管理論壇      南江 淩 帆

       質量是生產出來的,不是檢驗出來的。我相信每位生產管理者對此都深有體會。質檢檢出不合格品,要麽剔除,要麽補救,都存在一定損失,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在生產過程中有效管控。

       以織片常見的品質問題“走字碼”為例。這類品質問題經常性地出現,甚至會出現批量性品質事故,其實就是在製造過程中“班組長沒有正確掌握調機方法”這一根源沒有得到控製。

       “走字碼”較經常出現的是鬆行、剪刀口等,此品質問題的產生有多種因素,如穿毛、調機資料、花帶動作、機台功能應用等方麵出現漏洞。在日常生產中,有些班組長不能應用有效方法來解決,就擅自以自己的經驗標準放貨,造成品質漏洞。對此我就個人經驗來淺談幾點控製方法。

       1.首先要排查的是穿毛問題。不正確穿毛會導致紗線在吃紗過程中因張力不均造成鬆行、剪刀口。主要注意細節點為:上張力夾片的鬆緊和清潔、側張力器的張力大小、送紗羅拉是否繞反、側邊掛砣的重量等。轉款時,每款的要求和標準值機員都要清楚,確保同一款式的機台一致。

       2.再來檢查機台的調機資料。調機資料如果一旦數據調整不合理,那麽在收針或加針的位置就會較容易出現鬆行、剪刀口。主要注意細節點在:送紗羅拉的速度、機台速度是否合理、紗咀微調會否太遠、轉款時有無重新紗環測試等。班組長在巡查機台或轉款的時候,出現此問題後,對調機數據是否合理要進行核查。

       3.有些款式經過穿毛、調機資料的控製,在收有邊針位置可能還會出現剪刀口的品質問題。這個時候就要查看是否毛料過蠟不均的問題,或去評估通過過蠟改善的可行性。如果都不能的話,就需要更改花帶動作,比較常見的方法是高低一行在死口位置收花。因為許多常見的剪刀口,都是在收完針後活口吃紗的位置出現。那麽這種情況,用此花帶動作更改就可解決。

       4.另外,還有些是由於毛料的特殊性,主要是較滑的毛質(如絲類毛質)。在領花、夾花、膊花、加有邊針會出現6支左右有規律的緊行和鬆行相間的走字碼問題,且機尾位置較為嚴重。因測紗係統裝置在左邊,所以穿毛必須從左邊,也就導致了機尾位置出紗張力較大、入紗張力較小的問題,這是不可改變的。挖掘了根源,就很容易理解像絲類毛質為什麽會容易出現出紗緊、入紗鬆的走字碼問題了。

       這種情況我們一般會用可變字碼來改善,分兩段控製,鬆行調緊,緊行調鬆,這就是應用機台的輔助功能來改善。

       那麽就必須查找其根源,也就是在作業過程中進行有效且到位的控製。想要徹底解決品質問題,就得在生產現場分析且利用好可行的方法,不要停留在靠經驗判斷來解決問題的舊習慣裏。如若不然,很容易解決不了問題,形成惡性循環。管理好質量有時候不能隻是知道質量問題,而是必須從根源開始全方位了解,製定和落實好有效的改善措施。